【时间终结】

       当第七封印被揭开时,神面前会出现七位手持号角的天使,其中第七位天使向天起誓说:“时间到了尽头,不再有时间了。”——《圣经·启示录》

       这可以说是梅西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一部了。以前有些很好奇作曲家为何要用钢琴、小提琴、大提琴、单簧管这四种乐器 来创作一部室内乐作品。今年有幸在一个讲座中听到了:原来这曲子是在二战时期 他在德军战俘营 时创作的,当时他结识了同时被俘的几位音乐家士兵。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和演出(首演是当着五千多战俘的面进行的)

       我第一次听这曲子的时候并不知道背景,就觉得“好听”“喜欢”。了解背景之后再听,会对某些地方的挣扎、牵扯对应的内容有更具体的想象。但无论再听多少遍,是否知道背景知识,能打动我的,还是当初觉得“好听”的部分。现在有人喜欢把这种了解背景之后再还原到作品中间的具体想象(或者分析)称为“听懂了”,于是大多数人都要面临“听不懂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“听懂”真的重要么?在媒体喜欢把古典音乐称为“高雅艺术”的今天,“听不懂”再次拉大了音乐跟人的距离,如果有人偶尔兴起去听场音乐会,回来问他们的感受,很可能就是理所当然地“听不懂”,从今往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尝试了。(不过好像也有不少人还是非常喜欢讲解过后听演出的模式,可能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“听不懂”这一心理负担吧?)就普及古典音乐来说,“听懂”会比“好听”更有意思嘛?各位元芳们怎么看?=^.^=

评论
热度(1)
 
© 猫庐 | Powered by LOFTER